6月18日上午,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风电后市场交流合作大会”精彩继续,会场座无虚席,两场专题论坛和一场高峰对话仍然人气满满。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副秘书长年方清、协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瑞卿分别主持了“风电机组退役与回收”“老旧机组升级与改造”两场专题论坛。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副秘书长年方清
△协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瑞卿
风电机组退役与回收论坛
在“风电机组退役与回收”论坛上,北京鉴衡认证中心风能事业部副总工程师顾佥、吉林重通成飞新材料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袁炜、内蒙古北方龙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君分别发表了演讲。
鉴衡认证中心风能事业部副总工顾佥在《到期服役机组处置方案研究》的报告中,针对机组设计寿命即将到期的风力发电场,给出了不同的老旧机组处置方案。拆除重建方案包括风资源评估、机型选择、建设方案制定、经济性核算。现役和改造机组延寿方案包括载荷计算、结构安全评估、机组检测、维护计划和经济性核算等。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详细阐述了拆除重建、延期使用等方案的实施流程、技术手段、注意事项等,帮助业主制定更合理的老旧机组处置决策。
叶片缺陷是风电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提前预防和识别机组叶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维修处理,可以大幅降低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吉林重通成飞新材料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袁炜在《风电叶片运维思考及回收处理》报告中,介绍了目前随着复合材料退役或废弃产品不断增加,处理不当会造成巨大的白色环境污染。重通成飞致力于风电叶片回收再循环应用研究,推进再循环产品的产业化,截至2020年底,已与叶片生产商、主机生产商、风场业主签约废旧叶片回收处理,采用了试验研究方法处理后,将废旧材料从1300吨减少到300吨。
作为老牌风电企业,30余年来,内蒙古北方龙源先后引进了国内外多个企业的多种机型,运行期超过10年的老旧在役机组数量近80%。内蒙古北方龙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君《从运行企业维度看老旧风电机组的退役问题》,建议放宽相关政策限制,在不增加风电场核准容量的前提下,鼓励企业间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及塔筒,对风机进行升级改造。加强相关部门协同,落实许可证延期、电价补贴延续、利用小时保障、市场化交易规则等相关配套措施,在具备条件地区及早推动兆瓦级以下老旧风机的以大代小和异地置换进程。
老旧机组升级与改造论坛
在“老旧机组升级与改造”论坛,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高级解决方案经理钱毅泽、中国海装工程公司技术部副部长李顺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智能运维技术专家王丽广、润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卓峰、北京协合运维风电技术有限公司技改事业部总经理王彦龙分别发表了演讲。
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高级解决方案经理钱毅泽在《老旧机组电控系统性能提升技术交流》报告中,介绍了机组安全性能提升方案,包括变流系统下置优化、超级电容专项问题、塔基安全紧急偏航等。通过核心器再制造以及核心系统“大修”等方式,提升关键设备性能。对于运行10年以上的风机,可将核心部件全部更换为新品,按新机出厂标准执行。对于单个再制造费用高于采购价的70%,建议采购新品,未超出建议采取再制造模式。
作为风电设备制造商,不仅要开发出优质新机型,还有责任为老旧机组提供有效的技术改造方案。中国海装工程公司技术部副部长李顺建讲述了《新老风电机组相结合的技术改造探索》。年平均等效发电不足2000小时的新建风电场,适合进行叶片增效、控制策略优化、深度治理等改造。对运行状况特别差、临近退役的风电机组,小范围技改无法起到显著的提质增效作用,适合进行同功率机型替代、大功率换小功率机型等改造。中国海装新老机组相结合的技改方案,在新风场中消化了老机组零部件,避免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智能运维技术专家王丽广介绍了《老旧机组叶片提质增效解决方案》。运行10年左右的老旧风机以1.5MW为主,风轮直径集中在77米、82米,将是叶片提质增效的主力机型。该机型叶片存在故障率高、备件供应不足、环境适应性差、发电能力弱等问题,中车针对性地提出了叶片提质增效解决方案,推出了“1.5MW系列风机重构”一体化增效解决方案,通过叶片减重技术、整机降载技术、新翼型设计、控制优化、气动附件等技术应用,保证了方案经济性最优。
润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卓峰在报告中进行了《MW级以下机组改造案例分享》。以辽宁某风场退役机组更换项目例,早期MW级以下机组目前已满20年,部分机组已经停止发电,发电能力较弱。通过上大压小,大大提升了发电量、等效满负荷小时数。My1.X技改针对kW级小机组替换改造,基于成熟的MY1.5MW机型开发,功率覆盖(800K-1500KW)零部件生产线成熟。使用比原机组更大的风轮直径,发电效率更高,风电场盈利能力更强。基于主控系统改造和大部件维修,让孤儿机组重获新生。
北京协合运维风电技术有限公司技改事业部总经理王彦龙在《风机技改的思考与探讨》报告中提出,目前行业中的技改难题不是缺技术,而是找不到问题所在,因此难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技改方案。必须要分清重点和轻重缓急,才能以最优投入获得最大收益。价值链里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对技术要素的组织和使用,运维、技改、数据分析不再是每个独立的服务产品,而是为了提升电站发电效益、降低成本的技术手段的组合,应对情景选取技术要素进行组合使用和优化管理,形成指标迭代,才能在最优的投入产出比下,提升发电量和可靠性。
高峰对话:风电场数字化与智慧运维
在以“风电场数字化与智慧运维”为主题的高峰对话中,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运维事业部副总经理董礼、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运维部及研究院总经理曹彬、北京协合运维风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胥佳、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工程服务公司总经理马成斌、三一重能服务公司副总经理董光军、锐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辛理夫、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彭超才等嘉宾,针对风电数字化与智慧运维的经验和不足、存在困难和问题、发力的方向,开放共享机组运行数据、充分发挥数据价值,迎接数字化未来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副秘书长、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文忠主持了对话。
最后,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吕青源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了本次大会的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得到了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包头市王秀莲副市长、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张敏副处长莅临现场;二是参会单位范围广、人员多,盛况空前;三是结合双碳目标和当前宏观形势,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并概括了大家提出的有建设性观点、意见、建议和重要共识:全行业要更加充分认识到当前风电后市场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风险,并加快找出应对之策。风电后市场需要国家政策的稳定性,呼吁老旧机组升级、改造、更新、退役、回收等方面政策和评估标准尽快出台。倡议建立风电场资产处置支撑机制,打通国有低效资产处置通路,为老旧风电场资产处置扫清障碍。加强风电后市场服务价格体系构成研究,测算出科学合理的运维服务成本,避免低价竞争。鼓励签署长期的服务协议,实现利益分享、合作共赢。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信息开放、共享。
下午,与会代表参观了优利康达新能源学院。
来源:CWEEA